close

1.jpg

在孩子的教育課題中,我們最常提到的是當孩子犯錯,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當孩子面對各種規則和要求時,由於心性不夠成熟,經常會出現不守規則、耍賴、遺忘或是不小心搞錯等等情況,而這些絕大多數都不是孩子蓄意造成的,

父母應該盡可能保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告訴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給與孩子改進的機會。

然而....

看到孩子犯錯時,難免火氣上來就說了氣話,導致事後後悔不已等情況在很多父母之間常常出現,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些情況呢?
     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與行為時,打罵也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達到我們所要的結果,

但其所造成的副作用卻也不容小覷,尤其孩子的心靈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那麼到底要怎麼分辨責罵孩子給與警惕以及避免責罵耐心溝通這兩種大方向,

哪個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呢?分享幾個實際案例給大家參考一下。

交待孩子每天做家事,但孩子一再忘記。

要讓孩子去記住一件事情並且每天執行,需要花上一點時間讓孩子去適應並慢慢改變原先的習慣去遵守新的規定。
告訴孩子一次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時候,卻仍然記不住要去做家事時,用罵的絕對達不到我們要的效果,因為「遺忘」是很難控制的事情。
所以教導孩子時,不論新觀念、新規矩,告訴孩子「為什麼」然後給他一個「適應期」,並且時不時「提醒」孩子,就可以達到很不錯的效果了。
當然,適當加上一些,如不能吃零食、看動畫的「小懲罰」也很推薦。

 

睡過頭讓父母載去學校,屢次溝通過後毫無改善。

和父母約好會自己起床去上學,然而好幾次都睡過頭,慌慌張張地找父母開車載送,一開始同樣是進行耐心溝通,

並讓孩子有時間學會自己起床,然而若是青春期的孩子很有可能變得比較任性、叛逆,即使好言相勸,給與一些懲罰也無用時,便可以嘗試擺出怒容教育。
利用責罵教育時更要記住,這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不是貶低嘲笑孩子,要避免任何比較、辱罵字眼、能力貶低等情緒字眼,

只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怒氣以及其中的理性溝通,才能讓孩在子感到害怕與愧疚的情緒中,發現父母的用心。


2.jpg

透過溝通教育,除了保有耐心與保持理性寬容之外,避免說出一些和他人比較、與身心理能力相關的譴責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適時鼓勵孩子,諸如你很聰明,一直都知道媽媽跟你說什麼,一直忘記是不是事情太多?可以寫在筆記本上就比較不會忘記哦!

之類的話語,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擁有自信心能提升行動力、增加積極性,想法也會變得較樂觀,對於孩子的成長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若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取捨責罵與溝通之間的拿捏程度,那最少要記住:身教重於言教,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個人生價值觀啟蒙老師,

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說的話,就要做好榜樣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行為想法。

arrow
arrow

    媽咪♥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